近日,由中国化学所属中国五环工程有限公司EPC总承包建设的印尼PON新戊二醇项目加氢反应器、NPG精馏塔、焚烧装置及甲醛装置等核心设备在上海港顺利完成装船作业并安全离港。该项目采用的新戊二醇工艺技术从工程服务、技术来源到设备材料国产化率100%,是中国先进化工技术与高端装备“走出去”的又一重要里程碑。



从侧面看,这也反映出面对国内产能过剩压力,出海已经成为新戊二醇企业突破瓶颈的关键路径。

值得一提的是,万华化学的出海战略更具前瞻性。其烟台基地通过技改扩大NPG产能,同时依托异丁醛自给优势,向下游聚酯树脂、粉末涂料延伸,形成“原料-中间体-终端产品”的完整链条。这种模式不仅提升了抗风险能力,还为海外市场提供了“一站式”解决方案,增强了国际竞争力。

趣涂料(趣涂网)资料显示,2025年的中国新戊二醇行业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产能扩张潮。

据统计,全球总产能约75万吨,其中中国占比超50%,达到近40万吨。这一数字背后,是万华化学、铜陵阡弈、鲁西化工等企业的密集布局:

万华化学:通过技改将烟台基地产能从19万吨/年提升至29万吨/年,成为全球第二大NPG生产商。其原料异丁醛自给率高达80%,形成从上游到下游的完整产业链。

铜陵阡弈:8万吨/年项目分两期建设,预计2025年投产,采用加氢法工艺,与万华化学形成技术路线竞争。

鲁西化工:10万吨/年粉末涂料添加剂项目包含NPG装置,瞄准高端涂料市场。

巴斯夫:作为国际巨头,其湛江一体化基地8万吨/年装置将于2025年四季度投产,全球产能提升至33.5万吨/年,进一步加剧市场竞争。

这种“狂飙突进”式的扩张,既反映了市场对NPG需求的乐观预期,也埋下了产能过剩的隐患。



不过,中国NPG行业的产能扩张也并非无序竞争,而是基于技术升级和产业链整合的理性选择。加氢法产能占比从2022年的71.6%提升至2025年的80%以上,传统歧化法因能耗高、污染大逐步被淘汰。然而,产能集中释放仍可能引发结构性过剩。

下游应用增速滞后。NPG主要用于粉末涂料、聚酯树脂、润滑油等领域。2025年全球市场规模约16.24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5.1%,远低于中国产能扩张速度。进一步而言,若产能持续释放,价格战可能重演,压缩企业利润空间。事实上,新戊二醇行业内卷化风险已显现。部分企业通过低价竞争抢占市场份额,忽视技术创新和产品质量提升。

总结

中国NPG行业的产能扩张是化工产业升级的缩影,但过剩风险不容忽视。通过技术输出、海外建厂和产业链协同,企业可实现从“内卷”到“外拓”的转型。未来五年,行业将呈现“高端化、绿色化、全球化”三大趋势,唯有坚持创新驱动和开放合作,才能在全球化竞争中占据制高点。







点赞(754)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